菲律宾卖家注意!含汞等违规化妆品风险大,小心面临法律官司

欢迎加入!TikTok交流电报群:@tiktok_tkbaohe

近期,菲律宾环保组织生态废物联盟(Ecowaste Coalition)对含汞的泰国护肤化妆品提出了批评。在泰国和新加坡的健康产品监管机构对这类化妆品做出标记后,它们却仍在菲律宾的线上平台销售。

 

同时,该组织还批判了在线购物巨头Lazada和Shopee,认为它们或许没有充分采取措施,来阻止第三方商家利用其平台售卖不合规产品。

 

 

图源:Facebook

 

近些年来,汞超标化妆品已然成为东南亚跨境市场的“隐形雷区”。根据Ecowaste Coalition的报告,这类产品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,轻微的会致使皮肤溃烂、色素沉积,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肾衰竭和神经损伤。

 

印尼消费者Nur Lenny Astia的亲身经历,便是这一行业隐患的生动体现。她连续两年使用某款违规面霜,最终导致面部严重色素沉积,甚至引发了心理问题。而相关部门调查后发现,该产品早在2011年就被印尼列入禁售名单,却依旧出现在销售平台上。

 

针对当前市场上的混乱局面,菲律宾政府已经联合海关、卫生等多个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。跨境卖家一旦触碰红线,将面临诸多风险。以印尼法律作为参考,违法经营者最高可被判处12年监禁。

 

 

图源:Ecowaste Coalition

 

除了汞超标危机之外,假冒化妆品同样对行业生态构成严重威胁。越南河内警方在去年6月查获了将近30吨的假冒美妆产品,涉案金额高达5.75亿越南盾(约合16.8万人民币);泰国消费者因使用劣质睫毛膏导致眼部感染;越南买家使用三无产品后,因过敏性皮炎而住院等案例频繁发生。

 

这些事件深刻反映出跨境电商选品环节中存在的供应链质量失控、跨境监管协作不足以及知识产权侵权等系统性风险。

 

毕竟化妆品是直接与人体肌肤接触的产品,任何成分方面的问题(比如非法添加激素、重金属或者禁用原料),都有可能引发健康危机以及法律纠纷,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
 

 

近1250箱约30吨的假货 图源:网络

 

鉴于假冒伪劣化妆品给消费者健康和市场秩序带来的严重问题,如今各个电商平台也达成了一致共识,将严格审查化妆品行业作为重要工作任务。

 

今年3月,菲律宾化妆品行业商会(CCIP)联合18家头部企业,签署了电子商务谅解备忘录(MOU),以此来应对假冒化妆品的流通问题。

 

 

图源:IPOPHL

 

当前,东南亚美妆市场正在经历一场“合规大考”。

 

面对这样的形势,建议卖家们立刻进行自查。其一,核查美白、祛斑类产品的汞含量检测报告;其二,下架FDA、东盟各国药监局黑名单上的产品;其三,建立供应商成分溯源机制。

 

毕竟,合规经营才是长久发展的道路,“顶风作案”不仅会损害消费者利益,也会让自己遭受损失,实在是不可取。

 

(注:本文信息均来自公开报道以及各平台数据,实际情况以官方信息为准)


转载请保留链接:https://tkbaohe.com/tiktok-xinwen/1706.html

上一篇: TikTok Shop欧盟四国跨境POP入驻标准更新,多平台商家迎来新机遇